在线咨询
 
产品搜索:
 
昊昱首页 关于昊昱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研发中心 营销中心 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昊昱新闻
IC 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IC 动态
 
国内建光伏电站:做还是不做?
更新时间:2012/8/22    |    阅读次数:1038次
 
  [国内光伏电站事实上成为企业的陷阱:一方面市场空间很大;另一方面极易陷入,耗费现金流]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之后,德国SolarWorld公司亦向欧盟递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
  
  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处境艰难,几乎全行业亏损。中国光伏产品中90%的组件和电池都销往国外,欧洲是其中最大的光伏市场,一旦欧洲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确立,中国光伏企业处境将更加艰难。
  
  中国光伏企业已经未雨绸缪,积极在日本、印度以及南非等市场布局。不过日本市场门槛过高,印度等国对中国光伏企业提防心也很强。因此,业内希望能启动内需市场,消化光伏产业产能。
  
  在此思路指导下,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光伏装机容量目标从最初的5吉瓦,一路上调到10吉瓦、15吉瓦,直至最终的21吉瓦。在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推动下,加之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确认,国内光伏市场仿佛就等起飞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国内建光伏电站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促使企业仍然以国外市场为主,极力避免陷入国内电站的陷阱。
  
  光伏新秀、规模中等的河北企业光为新能源公司总裁魏强毫不掩饰目前的行业处境。其公司260兆瓦的产能3/4外销,1/4供应国内。面对行业不景气,魏强说最重要的是等待,产能过大的公司风险也大,不要贸然采取过激行动。
  
  魏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国内市场占公司销量比例仍很有限,尽管常有地方政府在招商活动中邀请企业建电站,但大家关注光伏电力并网问题仍没有答案。
  
  “并不了网,建了就只能晒太阳。”魏强说。晒太阳的不只小企业,大企业也不能避免。此前媒体曾报道青海成片的光伏电站晒太阳的情况,提到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大规模引进光伏电站项目,但是后期配套工作却跟不上。光伏电站带来的就业机会稀少,还引起一些地方政府事后收取费用,增加电站运营方的成本。
  
  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已经给光伏电站充分支持,比如特许权招标、光伏标杆电价等。不过中广核太阳能公司韩庆浩总经理曾表示,该公司开发光伏电站应获得的项目补贴拖了两年还没有拿到。
  
  中广核是新能源电力开发领域的领先者,又是国企,尚且如此,其他企业要从政府口袋中掏钱,估计更难。魏强说,标杆电价会根据成本适时调整,政府拖款周期越长越麻烦,还是少做为好。
  
  上述种种使得国内光伏电站事实上成为企业的陷阱:一方面市场空间很大;另一方面极易陷入,耗费现金流。民营企业一旦陷入,很可能没有回头路。
  
  做,还是不做,成为国内光伏企业思考的大问题。不过以记者所见,即使受到种种限制,但企业最终还是会因国内市场高成长诱惑,不得不做国内市场。到时,大家拼的是和政府做生意的能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打印】   |    【关闭】
 
 
下一则:“四位一体”的国际经验 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前车之鉴 [2012/8/22]
上一则:联发科调查炒货:芯片缺货价格涨1.5倍 [2012/8/21]
 
 
武汉昊昱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5   版权所有   电话:027-82666619    鄂ICP备050036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