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产品搜索:
 
昊昱首页 关于昊昱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研发中心 营销中心 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昊昱新闻
IC 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IC 动态
 
14奈米量产迫在眉睫 台积电:设备商动作太慢
更新时间:2011/9/9    |    阅读次数:1320次
 
  在SemiconTaiwan半导体设备展上,晶圆代工大厂台积电(TSMC)的高层指出,要赶上14奈米节点晶片在2015年的量产时程,时间已经不多了,但设备业者却动作太慢。台积电认为,要让14奈米晶片达到成本效益,需要采用下一代微影技术以及18寸晶圆,但设备业者在这两方面都没有赶上晶圆代工业者的时间表。
  
  台积电研发资深副总蒋尚义(Shang-YiChiang)表示:「我们一天比一天更担心。」晶圆厂的产能需要达到每小时100片以上晶圆片,但到目前为止,超紫外光(EUV)微影技术产量最多仅能达到每小时5片晶圆;其他两种采用多重电子束直写方案的备选微影技术,一小时的产量甚至不到1片晶圆。
  
  「台积电在几个月之前就提出了我们的18寸晶圆愿望清单,但有部分设备业者认为那太赶了,所以现在我们也不知道确切的时间表将会如何;」蒋尚义接受EETimes编辑访问时指出:「我们可能得采取转换至0.13微米制程时的做法,当时有部分产能是采用8寸晶圆,有部分是采用12寸晶圆。」
  
  台积电目前计划在新竹的Fab12建置一条18寸晶圆试产线,然后在台中设置量产线;更大尺寸的晶圆片将有助于半导体产业赶上摩尔定律(Moore'sLaw)的脚步,并将IC制造成本降低至少30%。18寸晶圆可让代工业者减少晶圆厂数量,并因此节省大量的土地与人力成本。
  
  举例来说,为了达到3,200万片8寸约当晶圆的产能需求,若以现在的12寸晶圆进行生产,台积电得雇用2万7,000名工程师维持29座厂房营运,但如果采用18寸晶圆,只需要2万名工程师、22座厂房。「18寸晶圆不是一个技术议题,而是一个在这些日子以来比技术更重要的经济议题。」蒋尚义表示。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台湾]
 
【打印】   |    【关闭】
 
 
下一则:台积电将全线投入28纳米芯片生产 订单或为A6处理器 [2011/9/9]
上一则:联发科新芯片热销,业绩吃补 [2011/9/6]
 
 
武汉昊昱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5   版权所有   电话:027-82666619    鄂ICP备050036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