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产品搜索:
 
昊昱首页 关于昊昱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研发中心 营销中心 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昊昱新闻
IC 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IC 动态
 
太极实业海太半导体逐渐本土化
更新时间:2012/5/8    |    阅读次数:818次
 
  太极实业海太半导体逐渐本土化韩国封测支援人员从300人降至不到50人
  
  3月7日,太极实业(600667)配股增发获证监会发审会审核通过,本次配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7.5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后,太极实业又欲如何突破发展?拥有固定收益的海太半导体5年合同期满后能否势头依旧?带着这些疑问,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太极实业。
  
  “帘帆布属充分竞争行业。”太极实业高管谈及业务侧重时表示,“化纤业务对公司总体业绩的提升及持续发展作用有限。”太极实业帘帆布业务在经过2003年重组后,销售规模逐渐从2亿元上升至10亿元,目前在全国市场排名位居前列。但在2011年年报中显示,该业务营收规模只占到公司总营收30%不到。
  
  2009年,太极实业踏足半导体行业,开始了多元化经营之路。作为“门外汉”,为规避风险,太极实业与韩国海力士达成5年固定收益合作模式,公司不受韩国海力士经营状况影响,每年可获初始投资10%固定回报,前3年产品全部包销给韩国海力士,后两年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向第三方独立开展业务。
  
  在海力士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海太半导体每年仍投入相当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及设备升级,技术水平保持与海力士同步。2010年、2011年海太分别投入5600万美元、6600万美元进行产能扩大和技术升级。至2011年年底,海太已由设计产能的7500万颗/月提高至2.02亿颗/月封装和1.86亿颗/月封装测试的生产能力,同时技术等级已升级至30纳米级。
  
  两年半时间过去,海太半导体本土化运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公司绝大多数制造技术工作岗位已被中国人替代。韩国封测支援人员从最高时的约300人降至2011年年底的不到50人。同时海太半导体占海力士全球后工序业务总量超过35%,是海力士全球后工序中独立承担体量最大的企业。太极实业高管介绍,“跨行业经营风险较大,但5年固定收益期给予了公司充分了解半导体行业和学习韩方技术的机会。”
  
  据太极实业透露,海太目前的成品率及加工成本均好于预期,其中一等品率高于当初合同约定的标准,而同时加工成本相对较低,使海太具备独立市场竞争能力。2012年公司将进入20纳米级技术生产,届时公司产量可在目前2.02亿颗/月封装和1.86亿颗/月封装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同时管理层介绍,合作期的第3年末,也即今年末,中韩双方将就5年后的合作模式进入商议阶段。
  
  在被问及近期市场有关公司配股违规传言时,太极实业表示,根据证监会2006年5月6日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太极实业符合上市公司配股发行条件。此外,公司并未对其他传言作过多解释。
  
  
[来源:证券时报]
 
【打印】   |    【关闭】
 
 
下一则:资本密集进入光伏业光伏寒冬柳暗花明 [2012/5/8]
上一则:18寸晶圆14奈米研发人员 进驻台大竹北分部校区 [2012/5/8]
 
 
武汉昊昱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5   版权所有   电话:027-82666619    鄂ICP备05003684号-1